国科大-随机过程-马尔可夫链中的常反性及其相关概念
讨论了马尔可夫链中的常反性,以及其与转移概率、首次返回概率之间的关系。常反性是描述从某个状态出发,首次返回该状态的概率总和为一的性质。
1. 常反性的定义
常反性指的是某个状态的性质,具体来说,若从状态 \(i\) 出发,首次返回该状态的概率和为1,则称该状态为常反状态。常反性的公式表达为:
\[ \sum_{n=1}^{\infty} P_{ii}(n) = 1 \]
其中 \(P_{ii}(n)\) 表示从状态 \(i\) 在 \(n\) 步后返回到状态 \(i\) 的概率。
2. 转移概率与首次返回概率的关系
2.1 转移概率
转移概率是描述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一个状态的概率,通常用转移概率矩阵表示。转移概率的计算较为简单,且其和可能是发散的,这为判断常反性提供了便利。
2.2 首次返回概率
首次返回概率则是指从某一状态首次返回到该状态的概率。这些路径不允许重复,因此其求和产生的结果小于等于1。这种性质使得理解状态的访问频率变得更加清晰。
3. 随机游动的常反性
3.1 一维随机游动
在一维随机游动中,每个状态的转移只涉及上下两种可能。通过对转移概率的分析,能得出随机游动的返回频率,从而判断该状态是否具备常反性。在一维游动中,只有常反状态能够保证频繁回归。
3.2 二维随机游动
与一维游动相比,二维随机游动更为复杂,涉及到四个方向的移动(上下左右)。在步数为偶数时,若移动态势保持平衡,能够更好地分析常反性的问题。随着维度的增加,常反性可能受到影响,尤其是三维情况。
3.3 高维随机游动
在三维及更高维的随机游动中,常反性可能会失效,表现出更大的自由度和复杂性。这样,系统趋于平衡的能力显著下降,进而导致发散现象的出现。
4. 首达概率与其本质区别
在马尔可夫链中,首达概率与转移概率的求和存在本质的不同。由于首达概率的路径不允许重复,因此其和总是小于等于1。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状态的存在频率和稳定性。
- 状态之间的相通性在马尔可夫链中极为重要。如果两个状态相通,它们的常反性必然相同。
5. 有限状态马尔可夫链的常反性
有限状态马尔可夫链必定存在常反状态。状态空间的有限性意味着可达性强,从而确保状态之间会频繁返回,形成自然的常反状态。
- 在这样的链中,所有状态均可以到达其他状态,保证了常反性。
6. 长反性与级数收敛性
6.1 长反性的定义
长反性是指在足够长的时间内,状态总是可以被返回。有效的判断和计算复杂级数的收敛性,是理解常反性和长反性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6.2 期望与返回次数
在计算返回次数时,通过观察均值的变化可以帮助更好地掌握概率的计算。期望值反映出某一事件发生的平均概率,有助于深入分析复杂随机过程。
7. 几何分布与返回概率
在马尔可夫链中,第一次返回的概率涉及几何分布,这种分布的均值与命中率直接相关。几何分布的公式为:
$$ P(X = k) = (1 - p)^{k-1} p $$
其中 \(p\) 是成功的概率,\(X\) 为首次成功的步骤。
8. 转移与返回的概率计算
进行概率计算时,需通过空间分解与时间分解来深化对返回次数的理解。空间分解强调在特定时间点观察状态,而时间分解则关注状态转移过程的整体行为。
- 在马尔可夫链中,零一律是一个重要的概率性质,表示一些事件的发生概率只会为零或一,为边界情况的理解提供了深刻的见解。
9. 极限行为与周期性
讨论周期性对极限存在性的影响时,如果状态具有周期性,则返回到某一状态的步数将遵循特定规律。这种规律性使得访达行为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。
9.1 极限存在性
尽管极限存在性的问题在理论研究中引发质疑,但在实践中,通过转移概率的观察可以获得有效的认识,帮助理解系统的随机性质。
9.2 非周期性状态
在非周期性状态下,返回的步数可能不存在共同的非一公因子,这种状态的混乱性使得极限的存在性问题更加复杂。